导读 ——项羽的最后抉择四面楚歌的故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。公元前202年,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围困于垓下(今安徽灵璧东南...
——项羽的最后抉择
四面楚歌的故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。公元前202年,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围困于垓下(今安徽灵璧东南)。夜晚,汉军故意用楚地的方言唱起楚国的民歌,使楚军士兵误以为家乡已被攻占,士气顿时崩溃。
项羽闻此悲歌,与爱妾虞姬在营帐中饮酒,感慨万千。他吟诵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!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随后,项羽率八百精骑突围而出,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至乌江边。面对江水滔滔,项羽拒绝渡江逃生,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,遂拔剑自刎,结束了短暂却辉煌的一生。
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楚汉战争的终结,也成为后人感叹英雄末路的经典案例。四面楚歌不仅是军事失败的象征,更是忠诚与信念的悲剧写照。